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“40岁买房论”你赞成吗?

发表于2012-09-21

在今年广东省政协分组讨论会上,针对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“积极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”这句话,广东省政协委员、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提出了“40岁买房”的观点。他说,周立波的相声中,有一段他非常赞成,那就是:40岁以前租房,40岁以后再买房。

    林元和说:“一旦和银行签约,就成了房奴,见了领导一点意见也不能有,只能哼哼哈哈。为啥?就怕被炒鱿鱼。如果是租房子,每个月只要2000多元,剩余的工资可以提高生活质量,可以旅游,见了领导也可以争论争论。40岁以后,攒够了钱再买房,多好。”

    林元和的话得到现场不少委员的响应,他们认为,居者有其屋不是说一定要买房。

    “40岁买房论”,你赞成吗?本期话题就此展开讨论。

 

房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

    房子,成了眼下热议的话题,成为舆论狂潮之中的风暴眼。无数房奴心甘情愿地为它牺牲生活质量,节衣缩食为银行打工;也有“逍遥派”住在租来的房子里,享受无负担的高品质生活。房子似乎成了一个标签,把轻松和紧张,悠闲和焦虑这两种生活方式泾渭分明地隔离起来。或许房子更像是排在第一张的多米诺骨牌,倒下去之后,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。

    首先,租来的房子挑战了人们的归属感。在我们传承的文化里,“家”的定义是指拥有某处房产的所有权,哪怕只是一间陋室,也会因为拥有所有权而变得亲切可爱。光有使用权的高级寓所又有什么用呢?时不时被寄人篱下的思绪袭击不说,在同事朋友们面前也会因为没有房子而自惭形秽。美国人那种居无定所的生活是学不来的,中国人信奉的是“居者有其房”,就这个“有”字,逼得多少年轻人为房子而折腰。

    其次,房子挑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当有房有车成为征婚广告中最有吸引力的筹码,甚至有人不是嫁给爱人而是嫁给房子时,房子成为横亘在婚姻面前的一座大山。有了房子不一定谈婚论嫁,没有房子则一定不能谈婚论嫁。在目前房子和户籍捆绑的制度之下,没有房产证,孩子的户口难以落实,教育问题从何提起?看着学区房水涨船高,仍有家长为之呕心沥血。看着自家孩子住在出租房内,难以从优质教育资源中分一杯羹,家长还坐得住吗?

    最后,我想弱弱地问一句,等到40岁时,辛苦攒下的钱能赶上房价上涨的幅度吗?房价波涛汹涌,货币不断贬值,年轻时积累下的财富恐怕面临缩水的境地。再看看年轻时咬牙买房的人,虽在重压之下还贷度日,但房子的价值也在一片“涨声”中得到体现。不知道享受人生的“逍遥派”会有何感想。

    综上所述,年轻人选择当房奴是形势所迫的无奈之举,房子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居住场所,它联系着太多的社会和经济问题,透支着年轻人的精力和生活质量的同时,还关系到当代人和下一代人的幸福和权利。“40岁再买房”承载着林委员的美好愿望,但这颗希望的种子恐怕在中国目前的土壤上难以顺利地发芽、结果。

 

反对“40岁买房论”,有N个理由

    “40岁买房论”,看上去很美,但经不起推敲。

    不错,如果是用静止的眼光看,等40岁后再买房,经济上会稍微轻松些。再说,即使西方发达国家,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房子。但是,“40岁买房论”不适合中国国情。

    首先,这是观念问题。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比较实际,也比较会享受。在他们眼里,房子不过是居住的地方,至于是自己所有的,还是租来的,无关紧要,反正有地方住就行了。因此,只要他们觉得租房比买房更实惠,就会一辈子租房居住,而把省下来的钱花在旅游或其他消费上。

    中国人只有住在自己的房子才踏实,租房会觉得没面子。没有房子的男人很难娶到老婆。难怪有专家说,准丈母娘们推动了房价上涨。因此,造房、买房就成了不少人的人生头等大事。一些民工离乡背井打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钱回家造房子。

    其次,我国的租房保障体系还不健全。一般市民很难租到公屋。民房的租金既高,又不稳定。房东什么时候要提租金,或者是突然把房子卖掉了,都很有可能。

    再次,受我国户籍等制度限制。在我国,入户、迁移等必须符合一定条件,其中之一就是必须有稳定的住所。所谓稳定的住所,本来包括租来的房子,但实际上有关部门往往只认可房产证。一些外地引进的大学生为无法落户叫苦不迭。在我国,有许多东西与户籍挂钩,比如小孩入学。这就使得户籍问题显得极其重要。一些年轻人即使为小孩读书,也不得不举债买房。

    第四,经济上的考虑。租房确实比买房合算,问题是,房价是不断上涨的。1991年,市区南苑50多平方米房子的售价只有两万元左右,现在已经涨到35万元左右,19年间上涨了17.5倍左右,平均每年上涨90%。因此,如果是自己买房的话,即使全部都是银行贷款,即使是支付平均10%的银行年利率,也已经赚得盆满钵满,比起租房来,不知道要好多少。

    第五,现在买不起房,将来更买不起房。为什么?存钱的速度没有房价涨得快。现在不举债买房,将来更别想再买房,不要说40岁时,就是50岁也不一定能买得起房子。

 

买房与年龄没有关系

    有这样一则笑话:一行人问某君几点钟了。某君回答说:“我带你到我家去看几点钟,你就会看到我女儿。你看到我女儿就会向她求婚。我女儿嫁给你,你就会带她远走高飞。所以我不能告诉你几点钟。”

    看到这则笑话时,我觉得某君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。出乎意料的是,广东这位政协委员的想象力比某君更是丰富。

    林委员说:“一旦和银行签约,就成了房奴,见了领导一点意见也不能有,只能哼哼哈哈,为啥?就怕被炒鱿鱼。如果是租房子,每个月只要2000多元,剩余的工资可以提高生活质量,可以旅游,见了领导也可以争论争论。40岁以后,攒够了钱再买房,多好。”所以,林委员得出的结论是:40岁以前租房,40岁以后再买房。林委员与某君真是惊人的相似:一个说做房奴就不敢对领导有意见;一个说看时间会让人拐走女儿。

    买房与年龄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,你有经济实力,20岁以前也可以买房;你没经济实力,60岁也买不起房。这么浅显的道理,难道林委员不懂吗?

    我认识两个年轻人,当年一起分到同一单位,一个花了七万多元买了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,当然每月要还贷款;另一个一直租房居住,不用还贷。如今10余年过去了,买房的房产已增值了好几倍,也就是说,不但这么多年居住不花钱,而且还赚了一大笔钱。而租房的至今仍无片瓦,存的钱根本不够买二室一厅的房子。“花开堪折直须折,莫待花落空折枝”。买房也是同样的道理,只要有能力买,又何必拘泥于40岁前还是40岁后?

    把年龄与买房联系在一起,本身就是可笑的,而把40岁作为买房的分界线更是荒谬。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买不买房只能是量力而行。所谓量力而行,一是付得起首付(父母支援也可以),二是还贷后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。

    说到这,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:一个美国人30岁时贷款买了房子,在60岁时还清了贷款,他已经在房子里居住了30年。一个中国人从30岁起攒钱,一直到60岁时终于攒够了钱买了房子,他才刚刚开始享用新房。

    孰优孰劣不是一目了然了吗?


来源:新华日报

上一页|1|
/1页